常州:“一城、一中心、一區” 打造一流智能制造名城
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新引擎
省委明確常州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常州是江蘇乃至全國的制造業大市,理應在全省這一總布局中有更大作為。近年來,常州大力推進產業集聚化、智能化、高端化、特色化發展,石墨烯、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常州的產業名片,東風、北汽、眾泰三大汽車基地落戶,圓了常州的“整車夢”。創新因子更活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過43%;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等現代服務業呈現出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跨界融合現象;“常州服務”優勢明顯,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9%,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跨越。
前不久召開的市委全會上,常州明確“十三五”時期五大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創新,使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主引擎;深入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努力走出“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宜居宜業、融合發展”的轉型發展之路;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和永續發展;深入實施全方位開放戰略,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空間,形成更高水平、更寬領域開放格局;深入實施民生共建共享戰略,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和認同感,不斷凝聚發展的強大合力。
建設“一城、一中心、一區”
常州鎖定“一城、一中心、一區”的全新坐標系。
一城,建設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打造“工業明星城市”升級版。重點是推進“制造+智能”,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在重點行業和企業中的應用,打造一批智慧工廠;推進“制造+網絡”,加快構建以數字化制造、內容服務、平臺經濟為代表的互聯網制造模式,為常州制造業發展插上網絡雙翼;推進“制造+服務”,推動制造與文化、創意等產業相互滲透、跨界融合、業態創新,到2020年新興產業占制造業比重達40%以上。
一中心,建設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創新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完善提升“十大產業鏈”,掌握核心技術贏得發展話語權。依托常州科教城加快建設國家級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到2020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50%,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00家。
一區,建設國內領先的產城融合示范區,為全省全國先行探路、積累經驗。推動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實現業態更新;以“宜居宜業宜游”為目標,加快城市有機更新;突出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發展與惠民的統一、文明與經濟的互動。探索構建產城融合發展制度體系,拿出一批可供復制推廣的制度成果。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空間結構協調、產業活力強勁、城市品質高端、服務功能完備、市民安居樂業”的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