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婁勤儉在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上提出,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先進制造業體系。省長吳政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集中力量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自主可控的產業集群。1月15日,在南京參會的省人大代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汪泉,在接受省級媒體采訪時表示,常州是產業基礎雄厚的工業明星城市、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一員,應當在這方面抓住機遇、挑起重擔、走在前列。
汪泉說,目前常州工業總產值已超過一萬兩千億元,制造業規模比較大、門類比較多,也具備了一定競爭實力。但也要看到,我們的工業基礎是從鄉鎮企業發展起來的,是從引進技術發展起來的,習慣了拿來主義,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以國際視野看,產業層次還不夠高,在全球產業鏈上處于配套地位,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不緊密,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甚至受制于人。這樣,在復雜經濟環境下很容易導致競爭力下降,難以增強抵抗風險能力。 汪泉說,下一步,常州將認真貫徹落實婁書記和吳省長關于加快建設自主可控先進制造業體系和產業集群的要求,打算在四個方面努力。
一是繼續開展“科技長征”,不斷提升區域“創新濃度”。自2006年起,針對本地高校資源缺乏、科研力量薄弱的現實情況,常州開啟了“科技長征”之路,大力招引全國各地高校院所來常落戶,創造了“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常州模式,催生出常州科教城這一創新之核。目前,科教城已集聚高校6所、名校名所研發平臺30多個、高新技術企業3000多家。我們還將把“科技長征”延伸到中外創新合作領域,著力辦好中以常州創新園。這是中國和以色列兩國政府間創新合作的重要平臺和示范項目,目前已集聚了以色列高新技術企業80多家,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影響力。
二是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產業集群高端化水平。圍繞石墨烯和碳纖維、智能和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鏈,積極創建國家和省產業創新中心,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努力把常州建設成為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
三是促進企業生產制造和研發創新協同發展,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我們將著力引導和支持企業圍繞主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與大院大所合作、實施跨國技術并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比如,常州金昇實業先后并購德國埃馬克機床公司和瑞士卓朗紡織機械公司,一躍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智能機床和紡織機械制造企業。另外,我們還將舉辦世界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博覽會,借助這一高端開放平臺,助力廣大中小企業深化兩化融合,提高節能減排水平。
四是大力實施“龍城英才計劃”,不斷提升高端人才集聚水平?!褒埑怯⒉庞媱潯笔浅V菸萍碱I軍人才來常州創新創業的計劃。我們將根據科技創新需要,不斷更新這一計劃,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人才資助和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優秀領軍人才和團隊來到常州,為他們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讓他們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