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20世紀80年代就創造出“小桌子上唱大戲”“雙手舞出八條龍”的發展奇跡。然而,依靠要素成本優勢驅動、消耗環境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當發展速度減慢、傳統優勢產業持續面臨挑戰時,常州未來的路怎么走?近年來,常州以工業和能源互聯網為突破口,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行動和“千企上云”工程,加快建設和發展面向實體經濟應用的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力爭實現“雙聯雙智雙提升”,增創工業發展新優勢。
在全球坐標系中找準發展路徑。如果把常州放在全球坐標系中,研究、對比德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南京、蘇州、無錫等先進城市的發展經驗,不難發現,常州的工業優勢在于制造業基礎扎實、制造門類眾多,缺點在于門類“小而散”、沒有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生態集群。為此,常州堅持“科技長征”,連續14年“走出去”招引大院大所資源,增強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常州積極尋求工業發展新動能,尤其是想方設法把原本小而散的“配套產業”“配套企業”串聯成線、成網、成一個有機系統。
工業和能源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已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將對常州的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常州在工業互聯網應用領域具有迫切需求。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常州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1萬億元,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達16家,行業小巨人和“隱形冠軍”企業超20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超60家。面廣量大的傳統企業、中小企業亟需通過“互聯網+”改造提升,提振效能、增強實力。
常州發展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基礎較好,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門類齊全,近幾年智能制造名城的打造已經為發展工業互聯網奠定了基礎。在能源互聯網領域,2018年,常州市新能源產業產值規模接近600億元,智能電網產值規模超過400億元。常州是國內最大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制造基地,變壓器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擁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常州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生產基地,光伏技術世界領先,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等一批上市公司。同時,這幾年動力鋰電池在常州也異軍突起,發展迅猛,先后引進了中航鋰電、寧德時代等一批重量級項目。依托于良好的產業基礎,天合光能、蘇文電能、萬幫新能源等一批本土企業加快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積極向能源互聯網產業進軍。
盤活產業家底實現“雙聯雙智雙提升”。常州基于深厚的制造業底蘊,把智能制造、工業和能源互聯網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行動和“千企上云”工程,加快建設和發展面向實體經濟應用的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力爭實現“雙聯雙智雙提升”。
抓重點促“雙聯”。以“互聯網+工業”和“互聯網+能源”為重點,以企業上云為抓手,大力促進“互聯網+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龍頭企業和研發機構增強核心競爭力搭臺,為廣大中小企業賦能,加快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盤活產業資源,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經濟。目前,常州市上云觸網企業4161家,省級以上示范智能車間72家。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常州已有航天云網、天正工業、數碼大方等一批探索者、推動者,并且正在加速成為行業的領跑者。以“雙聯”促“雙智”,努力把“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塑造成為常州工業明星城市的重要標識。2014年起,常州加快實施“三位一體”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在硬件上推動機器換人,在軟件上推動企業上云,率先打造出“一橫多縱,五星上云”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
在能源互聯網領域,天合光能的綜合能源管理“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星星充電的電動汽車能源互聯網及運營模式創新(常州地區)示范項目等,入選國家能源局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名單,成為國家級能源互聯網試點工程。今年6月,常州還舉辦了首屆世界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博覽會,旨在打造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互動交流平臺,促進“互聯網+”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以“雙智”促“雙提升”,通過打造“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品牌,努力提升常州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水平、提升常州新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鏈和產業鏈。2018年,常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1萬億元。新能源、智能制造裝備、智能電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產業鏈產值同比增長12.8%,對產值增長貢獻率達44%。
積極構建系統生態。盡管常州在工業和能源互聯網的發展上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仍面臨缺資金、缺標準、缺安全和缺人才等痛點,高端信息服務業相對欠缺、本土服務商發展還不充分、信息技術人才嚴重不足。為了突破這些制約,常州嘗試與航天科工、機械總院等央企及華為、百度等ICT領域的世界級企業合作,把他們的生態合作伙伴和資源引入常州;與阿里共建常州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培養發展工業和能源互聯網急需人才;今年4月成立常州工業互聯網產教聯盟,旨在突破應用技術研發,聯合培養人才,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產業化、市場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