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之常州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1)
3年,怎樣從1000億級躍升到2000億級?
“加快建設工業智造明星城,用3年時間,打造出2000億級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形成核心園區引領、特色產業園區支撐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布局?!鼻安痪?,我市提出新的產業發展目標。
無論是過去的工業明星城市,還是如今的工業智造明星城市,裝備制造業都是常州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接近5400億元,占全部制造業的比重超過48%。其中,全市十大產業鏈中智能制造裝備產值突破1000億元,是全市唯一的千億級產業鏈。
從1000億級產業鏈到2000億級產業集群,不僅標志著區域產業發展要達到新高度,也代表著產業影響、發展質量要上新水準。這一次,常州將如何布陣呢?
現有基礎
自2015年我市將裝備制造業發展上升到城市發展戰略性地位,提出重點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努力將常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智能制造裝備名城,到2019年底常州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年的持續努力和堅守令常州構建起了具有高端化、智能化、產業鏈完善的裝備制造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擁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273家,其中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產業相關企業65家,智能高端農機和工程機械相關企業37家,智能制造裝備關鍵零部件企業127家。
在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我市智能電網、智能軌道交通、智能農業、智能機器人和智能基礎裝備等產業已成為全省具有區域標志性的高端產業,細分行業中還涌現出一批市場競爭優勢突出的拳頭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全國前列:
全市變壓器產量占全國產量的12%,市場占有率居國內之首;
城市軌道交通牽引傳動控制系統占全國同類產品總量的45%,車輛內控系統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車載電控產品市場占有率為全國第一;
大中噸位挖掘機銷量為全國第一、平地機銷量為全國第三;
農業機械產品約占全國銷量的六分之一……
這些獨領風騷的裝備制造產業及其產品,成為常州培育2000億級產業集群布局中的一塊拼圖。
勇吃螃蟹
實現常州智造的“既大又強”,既要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又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機器人,正在成為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常州以“勇吃螃蟹”的率先姿態,實現了國內外知名機器人企業“聯姻”;政府主導引入國內知名機器人企業落地生根;民間資本開展機器人研發制造,打開了我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天地。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常州已初步形成從零部件生產到整機裝配的完整機器人產業鏈。武進高新區集聚了全省近70%的機器人產能,引進培育了安川電機、納博特斯克精密機器和快克錫焊、金石、銘賽等國內外機器人龍頭企業,擁有機器人研發生產及配套企業40余家。該園區成功獲批省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稱號,成為科技部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處于機器人全產業鏈中的不同企業,在常州呈現出協同發展的局面。
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作為常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雖然已經擁有龐大的生產能力,但是,與產業密度高、企業規模大、產業鏈完整、創新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集群要求相比,常州顯然還有質與量上的差距——這些差距,正是常州邁向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
四個層面
常州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建設方案明確提出,要從重點產業突破、產業布局優化、科創能力提升和產業生態完善四個層面有序推進。
在重點產業突破上,常州以智能機器人、智能工程機械、智能農機、智能數控裝備、智能軌道交通裝備以及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六大相關產業為發力方向。其中,智能機器人產業將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無人機為發展核心,重點發展碼垛、分揀、裝配、物流運輸、焊接、桁架及噴涂七種標志性工業機器人產品,以及檢測、康復、醫療、智能護理四種標志性服務機器人產品。
在產業布局方面,將構筑“3+X”協同發展空間布局?!?”是指以武進高新區、常州高新區、常州經開區為重點發展區域;“X”是指金壇、天寧和鐘樓開發區等特色園區。
在科創能力提升方面,要瞄準我市智能制造裝備培育發展目標,以突破集群短板技術,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技術改造為主,布局一批產業技術研發、測試、中試和應用功能型平臺,構建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全鏈條式平臺體系。
在產業生態完善方面,重點培育一批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領軍企業,打造“雁陣形”企業群;依托產業基地和專業園區,建立健全產業聚集區配套服務體系;發展和推廣個性化定制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提升集群功能;圍繞細分領域,引進一批能帶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制造類項目,推進集群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