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2月18日是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創新發展大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激勵全市上下奮進新征程,創新再出發,努力推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走在前列。市委書記齊家濱出席大會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金虎主持大會。市政協主席白云萍出席大會。
大會發布了《關于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促進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兑庖姟泛汀墩摺穲猿忠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目標到“十四五”期末,形成貫穿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人才支撐、科技金融為重點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齊家濱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過去一年為常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廣大企業家表示感謝,向奮戰在改革發展一線的全體黨員和干部群眾致以敬意。他說,全市創新發展大會作為春節后“第一會”,既是總結激勵的嘉獎會,也是鼓勁加壓的動員會。2020年,全市上下扛住疫情巨大沖擊,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大戰大考交出合格答卷,名列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11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第16位、先進制造業城市第17位、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第18位。廣大企業捷報頻傳,上市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珠峰高程測量、中國天眼、嫦娥奔月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中都有常州元素。
齊家濱強調,面向“十四五”發展新藍圖,推動創新再出發是常州發展的唯一選擇,必須扛起創新再出發的擔當,堅定不移將創新作為常州的“最核心戰略”;立足連續15年開展科技長征的堅實基礎,必須堅定創新再出發的信心,持之以恒將創新打造為常州的“最硬核力量”;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必須激揚創新再出發的斗志,鼓足干勁將創新打造為常州的“最鮮明標識”。要以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抓手,以科技創新帶動社會全面創新。要提高“創新密度”,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超5000家、人才資源總量超185萬人、科技型上市企業超100家,R&D投入占比達3.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0%,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5件。要提高“創新力度”,“十四五”市區兩級拿出400億元科創資金,1:4撬動1600億元社會資本,五年形成2000億元投資規模,從“后補貼”轉向“前激勵”,“飽和式”投入,舉非常之力、行非常之策。要提高“創新濃度”,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打造更加開放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升全社會創新的便利性、寬松性和包容性,營造“可以失敗,但不可以不創新”的氛圍。
齊家濱強調,創新再出發,重點是要做好“五件事”。
要搭平臺,構建創新“策源地”。要全力打造重大創新平臺,建好新型研發機構,推動高校與城市共生共榮,聚合更多資源,創造無限可能。
要建載體,種好創新“豐產田”。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引領,構建以重點園區為特色、高新園區為支撐、雙創基地為基礎的創新布局,讓創新種子盡早萌芽,創新幼苗茁壯成長,創新樹木茂密成林。
要強產業,打造創新“集團軍”。堅定不移通過創新賦能實體經濟,推動創新鏈、產業鏈“雙向融合”,在海內外開展“揭榜掛帥”,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發揮市領導掛帥的“鏈長制”作用,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要聚人才,點燃創新“強引擎”。深入實施“龍城英才計劃”升級版,為各路英才來常創新創業拿出最大誠意、最好資源、最優服務,集聚“科學家”人才,集聚“工程師”人才,集聚“企業家”人才,全年引進各類人才10萬人以上。
要優環境,營造創新“生態圈”。積極營造最優創新環境,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抓科技金融,抓知識產權,抓服務保障,抓場景應用,使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在常州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容易成功。
齊家濱強調,在創新路上,需要常州企業家開疆拓土、再立新功。要有“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在更高起點推進“二次創業”“三次創業”,向技術最高峰攀登,向創新最極限沖刺;要有“舍得下本錢”的決心,高度重視創新,大力建設研發機構,加大對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產品創新的投入;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心存敬畏、尊重規律、腳踏實地,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初心;要有“放眼全世界”的格局,以通達天下的胸襟、高瞻全球的眼光,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國際創新合作,努力增創發展新優勢、增強國際競爭力;要有“擁抱新經濟”的姿態,做主動求變、勇于革新的“鳳凰”,擁抱新經濟、融入新時代;要有“培養年輕人”的責任,給年輕人架梯子、搭臺子、壓擔子,敢于放手培養“創二代”,發掘和培育青年人才隊伍,激發青年創新創造活力。
齊家濱強調,創新再出發,必須完善機制真抓實干。市委將成立創新委,負責統籌全市創新發展工作,各級各部門要一把手親自抓,條塊聯動一起抓,一切資源優先向創新配置,一切力量優先向創新集中,形成強大合力。要完善落實機制,形成工作閉環,確保落地落實、一抓到底。要抓緊開展“創新20條”政策解讀,讓政策直達企業、直達基層。要完善包容機制,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重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理念,塑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精神,把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落實到創新創業領域。
陳金虎指出,全市上下要全面落實創新政策,增強責任意識和行動自覺,全面落實1+1政策體系,推動形成全社會創新、全方位創新的生動局面。要全力做強創新主體,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大力推動企業上市,大力發展鏈主企業。要全心引育創新人才,樹立引才聚才的強烈危機感和緊迫感,推出“動真格”的舉措、最貼心的服務,懂得引才之策、留才之道,舍得下本錢引育人才,對看準了的創新項目、創新人才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讓常州成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地方。
大會宣讀《關于對我市榮獲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和提名獎企業給予配套獎勵的通報》《關于對我市獲2020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給予獎勵的通報》《關于評定2020年度全市“提質增效、創新爭星”活動優勝企業和企業家的決定》《關于對2020年常州市“重大項目強化攻堅年”活動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的決定》,對相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會上,常州大學、武進區、市科技局、中航鋰電、安泰創明等單位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大會設主會場和分會場。市四套班子全體領導;市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各轄市、區和常州經開區黨政主要領導,負責重大項目建設、科技工作的政府分管領導;各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第二批常州市“首席專家”;榮獲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和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主要負責人;榮獲表彰獎勵的單位代表和個人;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單位主要負責人在龍城大廳主會場參加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