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隨著技術飛速發展,制造業也迎來新一輪的變革。當前,全球制造業價值鏈呈現出“縮短”的態勢,總出口與總產出的比率即貿易強度都有所下降。復雜的國際環境則讓制造業發生深刻變革的同時,也產生了更多機遇和挑戰。
經濟日報《全球制造業格局演變與我國的應對之策》一文指出,產業格局變化深刻影響我國制造業發展——各國要素稟賦變化推動“雁陣模式”繼續發展;新科技革命深入發展將加劇高科技領域的全球競爭;全球供應鏈布局加快調整,多元化、區域化和本地化趨勢明顯。
在這樣的情況下,需進一步調整我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體系中的發展方向,既要有戰略定力,又要能適時應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即一是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二是及早布局未來產業;三是加快商簽自貿協定的步伐;四是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機床行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全球制造業重塑新格局”的形式,又要如何發揮優勢?
我們應該看到,當前市場環境機遇與挑戰并存。從優勢來說,我國制造業在產業基礎、創新能力、人力資源、市場規模等方面為制造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從產業基礎來看,我國機床從業企業眾多,建立起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雖然在高端領域仍處于突圍階段,但在中低端領域競爭強勁。當下,不少優秀的國內機床企業脫穎而出,市場逐漸呈現百家爭鳴之勢,為機床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人力資源來看,我國勞動力還是較為豐富,為企業創造了較大的利潤空間。隨著產業發展,國家對人才的培養力度也在增強。當下,教改正向職教、技術類專業傾斜,相信未來院校將為制造企業輸送更多人才。
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機床消費市場潛力巨大。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從國內市場看,內需不斷擴大,國內大循環的作用不斷顯現,市場對更高質量、更高性能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一點在機床產品消費上也尤為明顯。機床下游市場對高技術、高精度、智能化、穩定性好的機床需求正在提升,這將成為推動我國機床產品升級的重要動力。
從國外市場來看,我國機床出口逐漸走向良性。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我國機床憑借價格優勢競爭力強勁,不少業內企業專注做外貿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機床被稱為工業母機,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未來,無論是中國制造還是機床制造,都將憑借著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國內市場,繼續在全球生產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