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3日,由省外辦、中德友好協會、常州市政府、中國德國商會共同主辦的“對話德國——江蘇德國合作交流大會”活動將在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舉行。
此次以“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為主題的對話會,是后疫情時代觀察江蘇與德國合作發展的一個窗口。在常州打造“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的新城市定位,全面貫徹“532”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落地在常州舉辦這樣一場對德交流活動,意味深長。
?。ㄒ唬?br/> 作為歐洲傳統工業強國,“德國制造”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張名片。
常州,中國的工業智造明星城,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結構完備。
對標德國制造,不能不提“隱形冠軍”。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隱形冠軍”企業中,德國雄居榜首,接近總數的50%。眾多有著專注、標準、精確制造風格的“隱形冠軍”支撐起德國在歐盟經濟中的“火車頭”地位。他們有核心技術,靠“獨門絕技”在一個環節、一個零部件上就在全球樹立起行業霸主地位,既保證了企業強而不倒,也保證了產業的歷久彌新。重要的是,這些中小企業如配套專家,是確保骨干龍頭企業優勢釋放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常州全力突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積極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家??產業鏈上下游的分工合作不斷被優化。
早在2018年,常州就從建設“專精特新”培育體系著手,在全省率先******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配套******《常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辦法》,圍繞全市重點發展的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將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成長性好、專業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產品服務特色化明顯的企業納入培育庫,入庫培育企業超500家。
依托培育庫,建立起“專精特新”培育工作體系,每年對“專精特新”產品(技術)進行滾動發展、儲備、培育、認定和扶持。目前,全市共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2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8家,形成國家、省、市三級梯度培育體系。
在此基礎上,常州更是聚力“財政撬動”,扶持“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2021年全市安排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2億元,同比增長25%,以創新主體培育為關鍵手段推動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全市18家單項冠軍企業累計擁有專利數量達4882項,平均每家企業擁有發明專利超73項。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恒立液壓先后攻克了高壓油缸、液壓泵、液壓閥等核心部件技術難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受到李克強總理考察肯定。
?。ǘ?br/> 如果說“隱形冠軍”企業是拉動德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那么技術創新則是推動火車運行的“動力”。重視技術創新,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等工業重鎮成功轉型,走上了生態優先的發展之路。
從“工業智造明星城”到打造“國際化智造名城”,常州,同樣通過技術創新賦能轉型,以“智改”實現“智造”,做優做強主導產業。
2020年,??委、市政府******《常州市工業智造明星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到2022年,以高端裝備、汽車及核心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制造產業集群為核心的工業經濟規模要突破15000億元。這一計劃的提出,是常州市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走在前列”要求的重要舉措。
“德國制造的成功,實際上在于整個德國制造業體系,這是包括聯邦和州政府、科研機構、高校等共同努力的結果?!辈稍L中,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常州對標德國制造,要更加關注德國整個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體系。
事實上,近年來,常州與德國機構持續創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成效,碩果累累:
常州與德國埃森市共同建設中德創新園區;中德雙方共同成立常州“德商之家”投資互動平臺、埃森“常州科技經濟發展中心”企業服務平臺;中德產業創新與合作中心正式啟用,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技轉中心等9個項目簽約入駐,常州市跨國技術轉移聯盟、常州市歐美同學會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同步揭牌。
企業創新合作方面,常州科教城與博世力士樂合作打造國內首條充電樁自動化生產線,與德國萊茵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等共建萊茵學院新能源汽車領域培訓中心;常州大學與弗勞恩霍夫IOSB技術展示轉化基地智能制造聯合實驗室揭牌,推動學校與德國科研機構及高校的合作與交流……
?。ㄈ?br/> 經濟結構相似,合作淵源深厚,作為中德地方合作的先行者,常州與德國保持著頻繁的經貿往來、產業合作與人文交流。
近年來,常州與德國經貿往來密切,有效對接了德國西門子、蒂森克虜伯???博世等一批德國知名跨國公司,獲取并推進重大項目,德國已成為常州市在歐盟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外資來源地和投資目的地。
外資方面,目前,常州累計設立德國投資企業222家,實際利用德資10.85億美元,其中7家德國世界500強企業在常州市投資了12個項目,主要分布在汽車電子、機械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優質德企不斷增資擴產,蒂森克虜伯近年連續6次增資。
外經方面,常州市企業在德國共投資了45個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4.86億美元,項目數位列對歐投資第一位,協議投資額位居第二。江蘇金昇集團斥資1億歐元收購德國埃馬克公司,成為國內企業整合國外優質資源的典范。
外貿方面,2020年,全市對德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1525家,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化工產品和金屬制品等。
高質量德資企業持續重倉常州,形成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薛家外資小鎮及武進高新區等德資集聚區。2018年,利用江蘇省-德國巴符州共同設立“德國工業4.0(金壇)制造基地”的有利契機,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當年累計引進8家德國世界知名企業,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等領域。
一場落地常州的對德交流活動,透露出全省打造制造業強省的決心,堅定著常州持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國際化智造名城”的信心,更體現出常州成為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的“硬核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