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科技進步的源泉,也是一個城市不斷發展的動力。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科技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建設常州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創新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力支撐。全社會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達2.7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預計達45.0%,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28件。
剖析典型
從啤酒設備小廠到光伏行業翹楚的蛻變
從一家生產啤酒純生工藝設備的小企業,一躍成為國內光伏玻璃深加工行業翹楚,正是通過產學研合作和科技創新,亞瑪頓成功實現了企業的轉型發展。
常州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的常州亞瑪頓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亞瑪頓公司是一家生產啤酒純生工藝設備的小企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亞瑪頓公司老總林金錫發現了鍍膜光伏玻璃產品的市場潛力,2004年底他停止了所有啤酒純生工藝設備制造的業務,開始帶領研發團隊潛心研究光伏用玻璃的透光效率難題。
為了突破這一技術難題,亞瑪頓還積極聯合科研院所,構建了以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為主的產學研合作體系。經過多年的研究實驗,終于共同完成了新一代的光伏玻璃減反鍍膜技術的研發。此后,公司還先后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共同申請建設了省級研發平臺,逐步集聚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
通過產學研合作,亞瑪頓的技術已經領先市場,但林金錫并未停止創新的腳步。他時常在考慮,玻璃組件為何不能采用更耐用、環保、低成本的材料呢?于是,亞瑪頓又開始自主研發超薄無框雙玻組件,經過300多個不眠之夜,數千萬元的投入,這款超薄無框雙玻組件終于研發成功,使亞瑪頓的產品實現了又一次飛躍,在國內光伏鍍膜玻璃行業中獨占鰲頭。
細數亮點
創新型企業培育“量”與“質”齊飛
亞瑪頓的發展經歷,其實是我市眾多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成功實現轉型的縮影。去年我市的科技工作無論是創新型企業培育還是“一核兩區多園”建設或是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提升,都能讓市民眼前一亮。
目前我市創新型領軍企業達51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業達353家,碳元科技、海鷗股份、日盈電子和精研科技等9家科技型企業去年在主板和創業板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累計1234家。
全市建有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462家,其中國家級42家、省級753家;企業承擔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83項,爭取資金5.1億元,實現連續三年超5億元的新突破。
此外,天合光能入選2017民營企業500強,新譽集團等12家企業列入省創新百強企業;戚研所榮獲中國好設計金獎;恒立液壓、中車戚機、常州大學與天合光能分別獲得2017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4家企業獲省科技進步獎,列全省第三。
“一核兩區多園”建設質效雙收
作為“一核兩區多園”中的核心,常州科教城連續四年榮膺《創業邦》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二名,常州、武進兩個國家高新區爭先進位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在全國高新區最新綜合排名各自前進8位和3位;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入選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鋰電產業園,常州經濟開發區智能微電機特色產業基地列入第二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常州高新區光伏創新型產業集群和武進高新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列入第三批國家產業集群試點;新增武進高新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常州高新區傳感器2家省級科技產業園。石墨烯小鎮、智能傳感小鎮入選省首批特色小鎮。此外,還引進建立安泰新材料、長江智能、中航鋰電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正不斷優化
2017年,我市貫徹落實省科技創新40條政策,開展“政策宣講百日行動”,組織科技政策宣講會21場,參會企業4126家次。全年企業享受科技減免稅達28.93億元,列全省第4。去年全市新增眾創空間36家,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28家。全市市級以上科技創業平臺累計222家。常州西太湖石墨烯眾創社區和常州西夏墅智能制造工具眾創社區獲省首批眾創社區備案試點。
全國首家中國(常州?機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審查確權、快速維權和導航運營三大核心業務全面展開,中國以色列知識產權國際轉移平臺項目通過省知局驗收;常州高新區和金壇經濟開發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同時,首次設立由市政府授予的常州市專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