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3wxvu"></b>

          <samp id="3wxvu"><track id="3wxvu"></track></samp>
          1.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媒體中心 > 行業新聞
            媒體中心
            組委會聯絡處

            名大會展
            地  址:常州市科教城創研港1號樓A401室
            電  話:0519-86355888/86375888
            傳  真:0519-86355888
            郵 箱:524494636@qq.com
            聯系人:金先生 18861252868/18068753888
            郵編:213164

            行業新聞

            江蘇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國際化、 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建議

            作者: 來源: 日期:2018/8/30 10:18:59 人氣:476

            2018年4月,省委婁勤儉書記在全省黨委中心組學習會上提出要以思想大解放引領發展高質量,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18年5月,江蘇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提出要著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江蘇制造向江蘇創造轉變、江蘇速度向江蘇質量轉變、江蘇產品向江蘇品牌轉變。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核心,江蘇作為裝備制造業大省,其規??偭?、轉型步伐、研發實力等各方面均位于全國前列。新時代背景下,為貫徹“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強化我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設,加快裝備制造大省向裝備制造強省轉變,實現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要以系統化思維積極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向高端化、國際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變。

            江蘇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國際化、 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建議


            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取得的成效

            (一)高端化發展持續推進。2017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4.4%和13.6%。持續推進全省新一輪先進制造業基地規劃建設工作,在服務好原有100家特色產業基地和20家省級先進制造業基地基礎上,選定南京市集成電路等20家制造業基地重點培育,產值規模達4000億元,涵蓋汽車、軌道交通、先進碳材料等產業鏈。遴選培育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等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規??偭窟_4.9萬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30%,其中8個行業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二)國際化發展初步構建。我省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業合作,2017年全省裝備制造業企業出口額約2000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64.17%,增長率高達13.79%,創2011年以來新高。在裝備制造業對外投資方面,2017年全省新批項目174個,協議投資總額21.83億美元,其中電氣裝備及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專用裝備制造業的對外投資均超過3.2億美元,成為江蘇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四大主要領域。

            (三)智能化發展不斷加深。2017年,我省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進一步發展,總體規模超過5000億元;智能制造產業園區競爭力進一步加強,武進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進入2017中國智能制造十大園區榜單。全省圍繞“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等方面加快智能化改造,推進省示范智能工廠建設,截至2018年3月,共有8個項目入圍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累計創建省示范智能車間469家,車間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比重超80%,其中蘇州市省級示范智能車間數累計已達118個,占全省總數的1/4,居全省首位。

            (四)綠色化發展成果漸顯。我省先后******《重大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產業化推進方案》《江蘇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推動重點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打造綠色制造先進典型,加快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2017年,我省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量持續增加,嚴控新建燃煤發電項目,新增可再生能源1972萬千瓦,占新增能源總量的47.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7%。全年全省煤炭消費量減少1000萬噸以上,單位GDP用水量下降5%。

            我省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裝備制造業價值鏈位置有待提升。我省裝備制造業研發投入較低,其中規上工業企業長期在1%水平徘徊,而廣東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3%,目前已接近主要發達國家2.5%的平均投入比重。另外,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品技術水平僅為國際水平的20%左右,且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如徐工集團、南高齒集團、沃得集團等,與其他省市企業如深圳華為、中國重汽、東風汽車等相比規模偏小,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裝備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有待加強。與廣東相比,我省裝備制造業海外專利布局仍顯不足,2017年共申請PCT專利4590件,而廣東省僅華為一家即申請4024件。同時,我省裝備制造業國際合作研發規模較小,如徐工集團僅在海外成立有5個研發中心,與華為成立的約40個海外研發機構相比差距明顯。此外,江蘇裝備制造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競爭力相對較弱,目標市場主要集中于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等第三世界國家。

            (三)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我省雖已初步形成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2017年全省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約300億元,成為全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重要區域,但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依然不強,與日本其裝備量約占世界工業機器人裝備量的60%相比差距明顯。我省智能制造就緒率接近10%,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但與日本在2012年機床數控化率達到88%相比,具有不少提升空間。

            (四)裝備制造業綠色化轉型有待加速。我省制造業約占全省能源消費量的80%,雖然2017年單位GDP能耗強度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但與世界平均水平相距較遠。我省環境問題污染物排放問題依然嚴重,2017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僅為68.0%,13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均未達二級標準。此外,全省土地開發強度超過20%,環境承載已逼近“天花板”,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

            我省裝備制造業發展高端化、國際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頂層設計,探索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新機制。一是建立領導小組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等其他領導小組的聯席會議機制,加強我省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階段性工作任務溝通、協調和交流,從頂層凝聚我省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合力。二是建立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以寧鎮揚同城化發展為契機,開展裝備制造業區域協同發展試點工作,依托各市特色產業,實現優勢互補,以錯位發展打造裝備制造業的城市群產業鏈,進而向全省推廣,形成蘇錫常、通泰鹽、徐宿連淮等各具特色的裝備制造業城市群。三是建立裝備制造軍民融合機制。在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裝備制造與軍民融合專項小組,成員包括省軍民融合辦、省軍區等相關部門領導,建立軍地裝備制造企業雙向轉化機制,推動裝備制造業與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快我省裝備制造業企業“軍轉民”和“民參軍”的步伐。

            (二)加強園區建設,樹立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新標桿。一是實施園區裝備制造升級計劃。突出數控裝備普及換代、現有裝備智能改造、高端裝備自主研制、工業機器人推廣應用、培育智能制造模式,推進園區企業裝備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實現制造業企業關鍵工序核心裝備“數控一代”全覆蓋;實施“一市一高”戰略,結合各市裝備制造特色產業,一市至少成立一個省級裝備制造業園區,打造一批特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二是加快裝備制造業園區對外開放。鼓勵國外裝備制造企業以新設、并購、參股、技術和品牌投資等多種方式入園開展跨國經營,引導企業制訂實施品牌、資本、市場、人才、技術國際化戰略和跨國經營發展計劃;加快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將國際化創新驅動示范平臺建設經驗向全省裝備制造業園區推廣。三是打造裝備制造低碳示范園區。支持省級及以上裝備制造業開發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實施循環化改造,重點針對裝備制造高排放企業開展節能低碳專項行動,深入能效“領跑者”計劃,鼓勵企業進行能效提升、清潔生產、污染防治設施等技術改造,建設裝備制造生態園區,實施裝備制造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

            (三)完善平臺服務,培育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新動能。一是建設裝備制造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以我省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為目標,通過收集政策、行業、市場等大數據,充分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建設省級裝備制造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為我省裝備制造企業“四化”發展提供科技成果轉化、需求對接、信息咨詢,以及調研、代理、培訓等精準、高效的智能服務。二是開展“四化”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扎實推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鼓勵各地市圍繞我省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優先推薦相關企業開展培育工作;集中資源,遴選培育“四化”水平較高的裝備制造企業成為所處領域的龍頭企業,力爭升級成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三是搭建裝備制造業國際化B2B平臺。踐行“互聯網+裝備制造”,把握“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借鑒中國制造網、阿里巴巴等B2B平臺建設經驗,與蘇寧云商開展深度合作,打造集裝備制造業產品服務交易、技術成果轉化、研發外包中介等功能于一身的國際化B2B平臺,推動江蘇裝備制造業國際化發展。

            (四)匯聚人才資源,構筑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新高峰。一是引進培養裝備制造業高端人才。聚焦裝備制造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優先推薦相關人才入選省“333工程”開展培養;深化實施“產業人才高峰行動計劃”,加大裝備制造業產業領軍人才培養支持力度;通過頂尖人才相關支持計劃和“鳳還巢”計劃等人才工程,引進國內外裝備制造業高端人才來蘇創新創業。二是推動裝備制造業人才國際化。鼓勵各設區市與國外裝備制造業發達地區開展深度合作交流,加強裝備制造業人才互動交流;加強高校學科專業優化調整,與國外高校開展高質量合作辦學,在裝備制造業相關學科逐步采用與國際接軌的教材、教學方式和考核標準,實現裝備制造業人才培養國際化。三是構建江蘇裝備制造業綠色人才共同體。建立以裝備制造業人才為核心的區域合作和人才流通體系,實現江蘇全省裝備制造業綠色人才的互聯、互派、互助、互學、互強,打造具有全國示范引領作用的裝備制造業綠色人才集聚高地,為我省裝備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五)營造良好環境,厚植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新氛圍。一是完善裝備制造“四化”發展財政支持。擴大我省裝備制造業投資基金規模,引導社會資本聚焦支持裝備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強我省裝備制造業出口的關稅補貼,鼓勵相關企業積極擴大裝備制造業產品的對外輸出;開展綠色金融創新,對綠色化發展的裝備制造企業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拓寬融資渠道。二是成立裝備制造業學會聯合體。在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南京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等國家和地方學會聯合體成功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組織機械工程學會、人工智能學會、自動化學會等省內裝備制造業相關學會成立我省裝備制造學會聯合體,就我省裝備制造“四化”發展,集中優勢資源,加強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加強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宣傳。定期舉辦我省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成果展,將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成果進行全省巡展,并對在我省裝備制造業“四化”發展過程中做出重要貢獻的部門、企業和個人進行表彰;打造一批具有行業與區域影響力的裝備制造業國際展會平臺,舉辦具有行業與區域影響力的裝備制造業國際展會。


              標簽:
              在線咨詢
              在線留言
              索要報價
              掃一掃

              掃一掃
              了解更多展會最新資訊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4000-000-000

              返回頂部
              国产一区日本二区欧美三区_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_国产高清不卡无码视频_国内精品自线一区二区三区2021_久久香蕉观看精品_亚洲午夜AV综合色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