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3wxvu"></b>

          <samp id="3wxvu"><track id="3wxvu"></track></samp>
          1.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媒體中心 > 行業新聞
            媒體中心
            組委會聯絡處

            名大會展
            地  址:常州市科教城創研港1號樓A401室
            電  話:0519-86355888/86375888
            傳  真:0519-86355888
            郵 箱:524494636@qq.com
            聯系人:金先生 18861252868/18068753888
            郵編:213164

            行業新聞

            常州錨定“智造”新賽道

            作者: 來源: 日期:2021/5/26 13:49:37 人氣:55

                  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考察恒立液壓,為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自主創新點贊,并寄語“不光有恒心,更要做成恒業”。恒立液壓是近年來常州聚力發展智能制造的一個生動縮影。常州制造業基礎雄厚,上世紀80年代,就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涌現出一大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名牌產品。2020年,全市工業銷售收入超過1.3萬億元,裝備制造業比重占全市工業的50%多,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8%,獲中國工業大獎、工業強基工程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常州對制造業的堅守和對“智造”賽道的錨定。



            突出頂層設計,構建智能制造發展新格局



                  常州較早地系統性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在2015年就提出了《深化“三位一體”發展戰略 落實“中國制造2025”常州行動綱要》,先后制定《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工業智造明星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并且每年通過制定智能制造實施方案或要點,把“路線圖”變為“施工圖”,經過多年努力構建起三個發展格局:形成“以高端需求牽引企業加大投入、以優質供給促進技改升級”的循環發展格局,市級資金每年安排不少于3億元支持企業智能化技改、智能車間(工廠)建設;形成國家、省、市多層次的智能制造梯度示范,龍頭企業帶動供應商“鏈式”數字升級,智造技術在細分行業深度應用推廣的發展格局;形成市場敏感度高、走“專精特新”之路、產業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在機器人、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智能農機、新型電力裝備等領域,打造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企業和產品。目前,常州擁有細分領域“單打冠軍”企業超過200家,國家“單項冠軍”企業18家,位列全省第一;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家,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品)107個。



            聚焦自主可控,全力鍛造創新驅動強引擎



                  高端裝備是國之重器。以補齊產業鏈短板、搶占產業制高點為目標,常州積極承接國家、省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實施高端裝備研制趕超工程。從產業實際出發,分析研判難點堵點痛點,明確主攻方向,在技術“卡脖子”處想辦法,在市場最緊缺部分下功夫,在關鍵領域“啃硬骨頭”,把技術水平高、帶動作用強、安全可控、轉型升級急需的高端裝備把握在自己手里,打好發展主動仗,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既為企業發展贏得空間,也為增強國家競爭力積蓄力量。大手筆建設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常州市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石墨烯創新中心、萬幫新能源汽車能源與信息創新中心2家試點建設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坤泰車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創新中心、戚研所裝備關鍵件創新中心等列入省培育名單。目前,共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33家。高段位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緊盯產業中高端,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市場化應用,組織實施市級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鼓勵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累計13個項目中標省高端裝備研制趕超工程項目。155個產品被認定為省首臺(套)重大裝備,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在工程機械領域,恒立液壓研發重載柱塞泵,打破國外產品的長期壟斷,增強了中國高端裝備用核心部件的自主供給能力,讓中國大中型挖掘機都裝上“中國芯”。在航空領域,常州新創智能開發的“民用航空碳纖維復合材料自動輥壓成型機”,保障了我國大飛機的碳纖維材料成型。實打實支持本土企業技改升級。充分發揮專項資金導向作用,鼓勵企業廣泛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超六成。試行《創新產品首購和推廣應用辦法》,從推動政府首購、建立常州制造創新產品首購首用風險補償機制和保險補貼機制兩方面支持本市制造業創新產品。



            加速聯網上云,全力競逐未來產業新賽道



                  近年來,常州搶抓新工業、新能源、新基建機遇,推動面廣量大的傳統企業、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改造提升,提振效能、增強實力,將“云”理念融入發展肌理,重塑發展“內核”。超前打出政策組合拳。常州率先******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政策意見,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行動和“千企上云”工程,引進培育了新北華為云創新中心、鐘樓騰訊工業云基地、天寧云先導中心、武進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載體,已有超過9000家企業上云。建立工業互聯網聯盟,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總指數達105.56,位列全省第四。積極搭建融合發展平臺。引導和支持本地制造業龍頭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引入航天數據和數碼大方分別在常州設立區域中心、建設大數據和工業云平臺,促進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產業鏈協同創新、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已有4000余家企業使用云服務,688家企業獲評江蘇省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企業。打造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品牌。連續舉辦世界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工業裝備博覽會,開展工業和能源互聯網應用與產品展覽交易。召開新基建發展推進大會,新基建產業投資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元,發揮制造業集聚優勢,重點培育一批集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軌道交通等融合創新應用的示范項目,推動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壯大數字經濟。


            微信圖片_20210526140306.jpg

            常州市武進高新區恒立液壓鑄造智能工廠  



            完善供給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圈



                  針對中小企業在智能化改造過程中面臨的方向不明、技術短板、資金不足等問題,常州創新模式、精準服務,著力提升智能制造服務供給水平。大力引育優秀服務商。設立智能制造服務商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服務商按合同金額的15%予以補貼,成功引進固立高端裝備創新中心、航天云網數據研究院等一批重點服務商落戶,與機械總院合作建設國內唯一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體驗驗證平臺,14家服務商入選江蘇省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聯合高等院校、智能制造服務商、行業協會開展“智造診斷專家行”“院企結對”“百企義診”等活動,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工業電商等6大類28項咨詢義診。有效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關于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意見》,落實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物流成本、金融成本、稅費負擔等方面措施。編印常州市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政策文件匯編,開展降成本專項督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組織開展制造業銀企對接會,為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牽線搭橋,支持天正工業創新“生產力征信”模式,幫助2000余家企業累計獲得金融機構授信30多億元,有效緩解小微企業智能化改造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極發揮標桿示范引領作用。每年******智能制造推進計劃,開展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3個,省級智能工廠4家,省級認定示范智能車間131家,市級認定智能車間(工廠)294家。推進智造制造全流程應用,常州市智能制造建設經驗做法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區域發展戰略研究”重大軟科學課題,成為我國區域智能制造十大推進路徑之一。


              標簽:
              在線咨詢
              在線留言
              索要報價
              掃一掃

              掃一掃
              了解更多展會最新資訊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4000-000-000

              返回頂部
              国产一区日本二区欧美三区_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_国产高清不卡无码视频_国内精品自线一区二区三区2021_久久香蕉观看精品_亚洲午夜AV综合色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