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常州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認真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省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盛蕾在審議中說,代省長許昆林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是一個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報告文風樸實、文字精煉、結構嚴謹、亮點紛呈,充分體現了求真務實的鮮明特點。報告部署“十個方面”工作,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實踐指向,為我們做好全年工作提供了關鍵指引。
盛蕾表示,過去一年,常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謀劃實施“532”發展戰略,交出了推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發展和安全三張合格答卷。全市發展的韌性和活力更強,勇爭一流的氛圍更濃,激蕩出開局起步之年的新氣象,也堅定了我們推動常州走在現代化建設前列的信心和決心。
盛蕾表示,常州從制造業起步、以實體經濟見長,制造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大。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常州將以實體經濟為立市之本,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長三角創新中軸、產業中軸和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真正成為“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具體將從四個方面抓產業、抓創新。
一是扭住重大項目這一重要抓手。常州連續8年持續開展重大項目主題年活動,列入省產業類重大項目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常州將緊抓新能源產業鏈風口,繼續加大“光儲充放、綠能交易”的推廣應用。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強化“雙招雙引”,今年全市力爭新增新能源產業鏈高質量項目100個,兩年內新增2-3家新能源產業鏈頭部企業。
二是補齊創新平臺這一突出短板。今年,常州市將立足從“1-100”的創新段位布局,突出抓好“一園一室一中心”建設。進一步優化組織架構, 推進規劃建設,推進共建計劃,加強項目招引,加強人才培養,強化金融保障,加快中以常州創新園建設發展。以智能制造先進工藝與技術、高端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與智能系統、新材料及制備技術為重點研究方向,加快打造龍城實驗室,年內爭取實施重大創新項目3個以上。大力推進公共研發平臺建設,爭創國家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
三是用好數字經濟這一關鍵增量。著力加大“智改數轉”推進力度,推動更多企業從“機器換人”走向“數據強腦”。通過開展數字化免費診斷,給予企業貼息、征信支持,通過抓標桿示范引領、應用場景打造、信息安全保障,加快數字化平臺建設、推動服務商做大做強等系列措施,讓廣大企業真正“敢轉”“愿轉”“會轉”。到2023年,推動實施“智改數轉”項目超1.2萬個。
四是提升“專精特新”這一顯著優勢。******《常州市加快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行動方案》,實施梯度培育、創新提升、要素支撐等6大工程。推動企業上市發展,到2025年全市“專精特新”企業上市數實現倍增,培育更多獨角獸企業。鼓勵“專精特新”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技術瓶頸。推動打造一批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